website

申江漫忆:我在市十女中学会打篮球

申江漫忆:我在市十女中学会打篮球

申江漫忆:我在市十女中学会打篮球

申江漫忆:我在市十女中学会打篮球_开云官方入口

原创 薛友婷 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45年前,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我曾是一名兵团人,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非职业的团场篮球队员。每次朋友相聚,忆起当年在新疆兵团球场征战的情景,总是感动不已。

01

慧眼识苗 恩师领进门

20世纪60年代,我在上海市第十女子中学上学,当时还只是个抓起篮球就会发呆的小姑娘。一次偶然的机会,叶荫燊老师将我领上篮球训练的道路。在走出书斋奔赴边疆这广阔天地数十年的日子里,作为女子球队的主力中锋的我,从连队到团场、师部、兵团,驰骋多个球场,一路高歌猛进,还与国家队运动员一起联欢,畅游大好河山。作为一名曾经静守书斋的女学生,从戈壁荒原走向球场,篮球在我一生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是我怎么都没有想到的。因此,我常常想起我的母校,想起母校那浓郁的体育氛围和叶荫燊老师,是他,把我带进了体育的大门。

那时,市十女中是南市区重点学校,胡文巧校长非常重视体育教育,从南市区各校招募优秀的体育教师。叶荫燊老师原来在上海市第二女子中学工作,后去了建光中学,经老领导推荐,被胡校长看中。区委主任发话说:“好!就让小叶去带市十篮球队开运app下载网址!”

1956年,叶老师带着使命进入市十女中。他雄心勃勃,亲手组建女子篮球队。为了挑选篮球好苗子,叶老师跑遍了全区67所小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努力,1959年市十女篮获得上海市中学生队冠军。

到了1962年我入学那年,市十女中的篮球队已经成为重点学校中的篮球重点,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竟打败过少体校,经常代表南市区参加比赛。我记得新生入学报到那天,叶老师站在大门口,目不转睛地观测进门的新生们,看到合适的,就会上前仔细询问:“你小学喜欢运动吗?参加过什么比赛?喜欢打篮球吗?”看到个子高的,根本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一律收进来,先三步上篮,淘汰不合格的,其余都列入训练名单。就这么分批、分队,硬是在普通学校中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和我同班的罗雍容同学跑步速度快,体能强,叶老师注意到后十分重视,还到她家专门探视了她的父母,仔细看了她的手、脚、膝盖等。叶老师说手脚要大,膝盖要小,将来个子长得高,可惜罗雍容后来个子并不高。但她球艺出色,在校期间一直是队长,负责打后卫,是球队的核心人物;去江西插队期间,也是都昌县篮球队队长。罗雍容的球队在九江地区篮球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她也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篮球女将”,是县城的宝贝队员。

我一米七的个子,衣服裤子总是短一截,排队时也是鹤立鸡群。我总嫌自己太高了,但反而被叶老师一眼看中,成为必练篮球者,稀里糊涂地开始参加篮球训练。放学后的训练是每周两次,寒暑假则每天集训。

叶老师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每一个基本动作都反复操练,我们必须把传球、接球、运球、投球练得得心应手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一般一两年后训练生才有资格学习进攻和防守的战术,两三年后才可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比赛,训练的枯燥和压力可想而知。

我天生身体消瘦,力量单薄,胆子也不大,对需要花费这么多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很是无奈。但为了达到三好学生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标准,我又怎么能贸然退出篮球队?这会造成多么不良的影响啊!因此初中三年的篮球训练被我当作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的好机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罢了。记得当时叶老师一直催促我买一双运动鞋,我也是拖了很久才买好。

02

独创训练法 女排精神鼓舞志气

1964年东京奥运会女排决赛现场

叶老师人矮志气高,他有自己的信条:“别人没有的,我们要有;别人有的,我们要精;别人精的,我们要换。”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他发明了很多独创的训练方法,“球皮手艺”就是其中之一。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左右换手,把球贴在手上再往墙上打。练到得心应手后,在运球、传球时才不会失球。叶老师还要我们仔细观察别人投篮,对比找出自己的差距。“打球要动脑子,再加上快、抢、狠,才能无敌于天下。”上海的雨天比较多,为了不影响训练,雨天我们就转移到室内。那时候没有室内体育场,叶老师就想办法利用楼梯来锻炼。他要求我们在楼梯上锻炼体能,一步跳二阶,一直跳到四层楼,几个来回下来,搞得我们一个个气喘吁吁。

当时正值全国自然灾害,物质匮乏,我们正在长身体,高强度的运动必须有营养支撑。胡文巧校长很重视我们这些运动员的身体,申请到我校运动员与少体校运动员同等待遇,每月提供2斤带鱼,2斤油,2斤肉作为运动员的营养菜。记得我还把这样的“好菜”带回家去让年迈的祖母吃过呢开云官方入口!

1964年东京奥运会,大松博文带领的日本女排获得女子排球世界冠军,打破了苏联长期独霸世界排球冠军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获得世界冠军的日本女排运动员,是从纺织厂1000多名女工中挑选了16名,进行半职业化培训并获得成功的。日本此次夺冠用事实打破了“黄种人(体育)搞不上去”的言论,说明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努力都可以成功!消息传来,引起我国体育界震动,也鼓舞了中国人民。

日本女排成功的经验与士气也传到我们篮球队中。叶老师要求我们向日本女排学习,同时增加我们的锻炼强度,提出“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高强度训练,夏天练得汗水洗面,冬天戴着手套练。严师出高徒,在之后的每场比赛中,篮球队的成员个个训练有素,人人骁勇能战,屡屡获得佳绩。1964年是市十女中最辉煌的时期,我校几乎包揽上海中学生篮球女子组的冠军。

03

生命如火 炽热且旺盛

叶荫燊与原篮球队员的合影(摄于2006年)

后来能在新疆参加兵团篮球赛,在学校参加教工篮球队,也是受到当初母校“体育普及”的影响。在新疆,和同伴们奔波在各基层单位驻地,再时不时抽空去打篮球,充满了欢乐和喜悦。集训期间,每次出去打球,我们在老式的“嘎斯”牌敞篷卡车上迎风站立,扶着两边的车箱板,任凭没有遮拦的风,夹着戈壁滩上的尘土扑面而来。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我们和车子一起颠簸,像醉汉一般摇摇晃晃,在空旷的原野上驰行。夏暑冬寒,尽管我们浑身铺满尘土,却如参加了旅行团般高兴,一路兴致勃勃,歌声、笑声不断。

薛莹瑛是女篮队长,速度快,打前锋,她的带球三步上篮潇洒而漂亮,且命中率高,是快攻得分大户;我是中锋,在篮下转身投篮的命中率还是蛮高的;袁玉和金玉瑛是后卫,她们控球稳,抢球凶猛,还常常能来几个漂亮的“远投”。我们几个市十女中的“三流球员”,到了新疆都有不凡表现,更不用说母校当年的优秀篮球队员们,在她们插队的当地一个个脱颖而出,成了篮球场领军人物。

说起叶老师的名字中的“燊”字,最开始我们都不认识,更不知道怎么读。叶老师说这是他的父亲—一个江南造船厂的技术专家给他起的,希望他像这个字一样,三个火在木上烧,“炽热”“旺盛”。叶老师可真是做到了生命不息、燃烧不止。他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输送了很多篮球人才,有的还成了上海女篮队员,桃李满天下。有次校庆活动,曾在国家总工会工作的学生严浩美来校,一进门就问:“叶老师来了吗?”可见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份量之重。

2017年2月13日,我们几个叶老师带出来的老运动员:我、罗雍容、薛莹瑛和初三就参加过全国少年篮球比赛的吴培华一起去看望了叶老师。耄耋之年的叶老师精神矍铄,侃侃而谈。他说他现在还每周与老朋友一起去卢湾体育馆打球,虽然满场是打不动了,打半场还是可以坚持的;还说年轻时进行过体育锻炼的人到了老年,除了难免留下一些伤痛外,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眼不花,耳不聋,精神抖擞。

蔡元培先生曾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最要之事为运动。”他对当时女子不运动的弊病进行了批判,认为“旧俗每为女子缠足,不许擅自出门,行走,终日幽居,不使运动,久之性质自变为懦弱”

我很庆幸从小在市十女中读书长大,回想起母校给予我的体育教育,使我从不喜欢到喜欢,从喜欢到自觉运动,以至于养成后来一直能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健康状态。别人见了都说我年轻,看不出已是七十好几的老人开运app下载地址。

感谢叶老师!他是我心中的“球魂”,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和努力,他的慧眼识珠,才赢得当年市十女中体育盛世的辉煌,才有了如今我们这一帮已届入不惑之年的学生弟子的体态和心态的健康。

END

制作:王 珂

原标题:《【申江漫忆】我在市十女中学会打篮球》

阅读原文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城十路387号      电话:021-50151321

◎2021-2023 版权所有   开云官方入口(中国)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2021027881号  技术支持:新网